国足换帅提速!久尔杰维奇过渡身份坐实,两大名帅锁定接班
随着中国足协 6 月 27 日官宣伊万科维奇下课,国足正式开启新周期重建。塞尔维亚籍教练久尔杰维奇临危受命担任代理主帅,但这一安排被明确为过渡性质 —— 足协同步启动的全球选帅计划已锁定两大目标人选:前韩国队主帅保罗・本托与亚洲杯冠军教头菲利克斯・桑切斯。这场关乎国足未来五年走向的人事变革,正以超乎预期的速度推进。
一、久尔杰维奇的 "救火使命"
久尔杰维奇的上任带有鲜明的过渡色彩。这位现年 58 岁的塞尔维亚教头,此前主要负责 U20 国青队和亚运队,其执教履历中缺乏成年国家队经验。足协选择他代理东亚杯,更多是出于短期备战需求:一方面,他熟悉 05/06 年龄段球员,计划在东亚杯启用王钰栋、蒯纪闻等新星,加速阵容年轻化;另一方面,他与前任伊万科维奇私交甚好,能快速接手球队并延续部分战术框架。
不过,久尔杰维奇的任务远非单纯带队参赛。他需在 7 月 7 日对阵韩国队的首战中,检验双后腰体系的可行性 —— 这一战术调整被视为对伊万时代 "单后腰失位" 问题的针对性补救。同时,他还要为正式主帅的到来铺路:据北青网报道,久尔杰维奇已开始考察中超第 16 轮球员表现,初步圈定 26 人名单,其中既有张玉宁等老将,也包括林良铭等中生代球员。这种新老结合的布局,既为东亚杯成绩兜底,也为后续选帅提供球员数据库。
二、换帅背后的深层逻辑
伊万科维奇的下课绝非偶然。他执教 14 场仅取得 4 胜 2 平 8 负的惨淡战绩,尤其在 18 强赛中固执使用 4-4-2 菱形站位,导致攻防严重失衡,客场 0-7 惨败日本、11 打 10 负于沙特等场次引发舆论风暴。更关键的是,其战术体系与国足现有球员特点严重脱节 —— 当吴曦、张琳芃等老将体能下滑时,伊万仍拒绝启用年轻后腰,最终吞下出局苦果。
足协此次选帅明确提出三大标准:熟悉亚洲足球、战术适配性强、具备大赛经验。这直接指向了保罗・本托与菲利克斯・桑切斯两位候选人。前者曾带领韩国队闯入世界杯 16 强,且有中超执教经历,对中国足球环境有切身体会;后者则以打造卡塔尔 "传控铁军" 闻名,2019 年亚洲杯率队全胜夺冠的战绩至今震撼亚洲足坛。
三、两大候选的 "中国式解法"
1. 保罗・本托:战术革新与本土化平衡

这位葡萄牙教头的优势在于 "双重熟悉度":既熟悉亚洲足球的对抗强度,又了解中国球员的特点。他在韩国队执教时,通过高位逼抢和快速转换战术激活孙兴慜等球星,这种强调跑动和战术纪律的打法,恰好能弥补国足在防守反击中的短板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本托 2018 年执教重庆力帆期间,曾尝试将欧洲战术理念与中超实际结合,尽管因执教时间过短未能完全施展,但这段经历为他理解中国足球生态提供了独特视角。
2. 菲利克斯・桑切斯:青训基因与体系化改造
西班牙人的执教风格与国足长期欠缺的 "整体足球" 高度契合。他在卡塔尔打造的 "技术流" 体系,通过精准传球和局部配合撕开对手防线,这种打法需要球员具备较高的战术执行力和阅读比赛能力 —— 这正是国足近年来最薄弱的环节。更具战略意义的是,桑切斯深耕青训多年,其在阿斯拜尔学院培养出阿菲夫、阿里等亚洲顶级球员的经验,或许能为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重建提供范本。
四、选帅博弈的时间窗口
足协计划在 9 月国际比赛日前敲定新帅,以便其有足够时间备战 2027 年亚洲杯和 2030 年世界杯预选赛。这一时间表背后,是对 "战术磨合期" 的精准考量:新帅需在半年内完成教练组组建、球员考察和战术框架搭建,而东亚杯恰好成为观察现有球员的绝佳平台。
值得玩味的是,两位候选人的薪资要求可能成为谈判焦点。本托在韩国队期间年薪约 500 万欧元,桑切斯执教卡塔尔时的薪酬也与此相当。尽管足协表示 "不差钱",但在当前中国足球经济环境下,如何平衡预算与执教效果,将考验决策者的智慧。
结语:过渡中的机遇与挑战
从扬科维奇到伊万科维奇,再到如今的久尔杰维奇,国足近十年已经历五任外教,这种频繁换帅折射出中国足球的焦虑与迷茫。此次选帅若能跳出 "前南足球圈",真正引入具备现代足球理念的战术大师,或许能为国足带来质变。正如《澎湃新闻》所言:"本托和桑切斯的执教履历,已明显超越前任,他们的到来或将改变国足的历史轨迹"。
但无论最终选择谁,新帅都需直面两大核心问题:如何在短期内提升战绩以重塑信心,同时为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打下根基。而这,或许才是比选帅本身更重要的命题。